中國貿易金融網:跨國貨款追償靠同心協力
發布時間:2009年09月16日 09:06
案例
2007年1月,國內A公司向土耳其B公司出口價值約6萬美元的貨物,支付方式為賒銷(OA)45天。付款日到期后,B公司稱檢測前兩票貨物時發現了數量短缺和質量瑕疵問題,要求A公司給予一定折扣。經過多次協商與考察,A公司最終同意折價處理,B公司書面承諾在收到其最終用戶的付款后立即支付全部折扣后款項,但未確定具體的付款時間。此時,另外兩票貨物也陸續到港,考慮到轉賣的耗時和成本問題,A公司決定將另兩票貨物也放貨給B公司。但B公司以其下家不要貨為由拒絕提貨,并一直拖欠前兩票貨款。由于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險,A公司于2007年3月30日向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下稱“中國信?!保┩▓罂赡軗p失,同時委托中國信保進行追償。中國信保受理案件后,通過電話和郵件等方式均無法聯系到B公司,遂通過當地律師進行追償。在律師介入后,B公司一方面極力回避律師,一方面主動與a公司聯系,再次提出折扣還款的要求。雖根據委托追償合同規定,A公司不得直接與B公司聯系,但鑒于B公司表示出友好的和解態度,中國信保要求律師加緊談判進程,爭取最大限度壓低折扣金額。
但在其后的追償過程中,B公司故伎重施,對律師躲避敷衍,并仍向A公司拋出“橄欖枝”,并且向A公司謊稱其一直未收到律師關于還款問題的答復和意見,試圖誤導A公司對律師的評價和信任。但律師提供的充分的書面證據證明其在此期間采取了持續而有力的追償行動,包括多份傳真、EMAIL和律師事務所辦公自動系統的工作記錄等。在了解真實情況后,A公司徹底認清了B公司的本來面目,放棄了自行與B公司協商和解的希望,并且向B公司嚴正聲明:凡有關還款事宜均由律師代表談判并簽署協議。B公司在迂回策略無法奏效的情況下,只能老老實實地回到談判桌前,面對律師充足的書面證據和縝密有力的法律分析,B公司終于提出了合理的還款計劃并簽署了書面還款協議。目前,此案項下的還款協議正在順利執行中。
律師看案
此案在律師介入追償后,B公司利用雙方信息溝通中的客觀困難,妄圖通過編造事實等手法離間律師和出口商之間的信任關系,從而達到緩解律師追償壓力,拖延或擺脫付款責任的目的。這是跨國追償中債務人常用的“緩兵之計”,其中不乏僥幸得逞的案例。
出口商在委托追償后,要充分信任專業機構
通常債務人在接到律師催討函并感到還款壓力的情況下,一部分會選擇正面對待還款談判,合理有效地解決還款問題;但更多債務人會以不同方式和借口躲避或拖延債務談判。此案中,B公司的反應恰恰說明渠道的追償行動已經發揮了威懾和警示的作用,需要出口商緊密配合渠道的追償行動,強化追償力度,共同給債務人營造一個“疏而不漏”的壓力網,迫使債務人認真對待還款義務,在渠道的監督下切實解決欠款問題。
追償行動要持續不懈,方能把握制勝時機
通常情況下,在專業追償機構介入追償的初期,債務人往往心存僥幸,采取一躲二拖三觀望的消極態度。如果沒有持續緊迫的追償壓力,債務人很可能利用喘息之機去尋找折扣或反索賠的借口,甚或轉移資產、逃避債務;同時,時松時緊、不穩定的追償行動,也會使追償渠道的威懾力大打折扣,從而影響最終的追償效果。本案中,在A公司最終決定全力支持中國信保的追償行動下,渠道在債務人蓄意躲避的情況下仍然保持密集有力的追償行動,迫使債務人在失去出口商這邊最后的“救命稻草”之后不得不正面對待還款問題,律師也果斷地抓住時機,把債務人拉回到談判桌前,使本案的追償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因此,縱使一些出口企業在出口前投有信用保險,但他們對進口商的一味遷就,也會干擾追償機構的正常工作。只有出口企業與追償機構同心協力才能將貨款追償成功。
(作者單位: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短期業務理賠追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