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省商務廳與中國信保廣東分公司簽署合作協議
發布時間:2009年09月25日 09:28
今年8月,省商務廳與中國信保廣東分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引導和推動海南出口企業積極運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出口信用保險不但解決收匯風險,又能憑保單向銀行融資——
給海南外貿訂單系上“安全帶”
本報記者高虹
新聞背景:面對金融危機,出口信用保險受到我國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今年5月,國務院把完善出口信用保險政策列為穩定外需的六項重要政策措施之首,今年將為外貿出口企業承保840億美元的出口規模。
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海南蔚藍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的出口訂單今年6月曾急劇下滑,到了7、8月份又開始出現恢復性增長。海南蔚藍海洋貿易部銷售經理王詳仁對海南日報記者說:“有了出口信用保險,我們又敢大膽接單了?!?SPAN>
嚴峻形勢:出口風險零保障
由于國際市場需求萎縮,今年海南的出口業務受到一定沖擊。據省商務廳的數字:上半年全省出口總值7.7億美元,同比下降9.4%;海南汽車、紙漿、鋼鐵、紡織、旅游等重點產業外貿出口額持續下滑。省商務廳廳長裴真說,“金融危機以來,海南出口企業遇到了一系列問題,一是原有業務日益萎縮;二是訂單收匯風險加大;三是有市場但融資難,資金短缺,開拓新興市場困難。”
令人憂心的是,海南外貿出口企業利用出口信用保險的程度非常低。裴真向海南日報記者透露:“目前全省外貿出口企業共391家,但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企業不到1%,2008年出口信用保險對海南出口總額的滲透率幾乎為0,這意味著海南的出口業務基本都是在無風險保障的情況下進行的?!?SPAN>
這表明,海南的外貿出口企業將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收匯風險。
信用體系:拖欠貨款頻發生
海南外貿出口量出現下滑,除了外需不足,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信用環境惡化,海外市場出現賴賬,使得大多數出口企業有單不敢接、有單不能做。
王詳仁向海南日報記者介紹了接單的操作慣例。金融危機前,出口企業在接訂單時都要求國外進口商先付貨款、開信用證,然后再發貨;但金融危機后,由于進口商及其融資銀行的流動性不足,紛紛提出“放賬交易”方式,在下單時要求供貨商先發貨、后付款,而且不斷延長匯款期限。
在這種情況下,今年海南翔泰漁業、海南蔚藍海洋等部分外貿出口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為自己系上一條“安全帶”。今年8月12日,省商務廳與中國信保廣東分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深度合作,共同引導和推動海南出口企業積極運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拓展國際市場,擴大出口規模,防范出口風險,促進外貿出口增長。
中國信保廣東分公司海南區域有關負責人楊墨透露,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后,海南出口企業紛紛前來咨詢,已有4家企業與中信保公司簽訂協議。
更多保障:收匯風險和融資
對外貿出口企業來說,出口信用保險政策其實是一舉兩得——不但解決收匯風險,又能憑保單向銀行融資。
據介紹,當出口企業面對進口商要求90天延期付款的訂單時,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后,一方面中國信保會對國外進口商進行資信調查;另一方面,當外國進口商在90天后因種種原因不能付款時,就由中國信保進行賠付,最高賠付可達貨款的90%。
有了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保單,企業還可以在貨物裝船的當天,向國內100多家銀行申請貸款,最高貸款額度可達應收貨款80%。這樣,企業不用等90天的付款期,可以提前拿到貸款進行下一輪生產。
“即使沒有金融危機,海南出口企業也亟需通過出口信用保險減少風險?!笔∩虅諒d規劃財務處處長曾玉蓮認為,海南的外貿出口企業亟待用好用足這項政策,采用靈活付款方式開拓新興市場,千方百計保持我省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