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融資》:中國信保支持企業走出去十年大盤點
發布時間:2012年01月10日 16:01
2012年01月05日
十年來, 中國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實現了跨越式大發展,中國信保承保金額從27.5億美元增長到2275.3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70.5%(2002年至2010年),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同期GDP和出口貿易的年均增長率,承保業務覆蓋全球217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國出口的滲透率從2002年的0.8%提高到2011年(1~11月)的11.2%,超過國際平均水平,承保業務覆蓋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
2001年12月18日,在中國加入WTO后的第七天,中國唯一承辦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金融機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正式成立,這是中國政府參照WTO規則和國際慣例,加大對外經貿政策性支持力度的重大舉措。十年來,中國信保在促進對外經貿與投資,促進和支持企業“走出去”,保障企業收匯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中國支持外經貿發展的重要金融工具。
創新迎來歷史性跨越
中國信保的成立與中國加入WTO密不可分,它的設立,意味著這家政策性保險機構將承擔起積極配合國家的外交、外貿、產業、財政和金融政策,通過國際通行的出口信用保險手段,為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提供收匯風險和出口融資保障,支持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生存和發展的特殊使命。
信用保險是國際通行的貿易促進手段,但在中國起步較晚。十年間,中國信保一邊快速學習國際同業先進經驗,一邊結合國情“摸石頭過河”,使中國信用保險業呈現出超常規、跨越式增長的驚人態勢。中國信保成立之初,中國信用保險產品單一,只有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和海外投資保險三種產品。十年來,為適應中國出口、投資和消費需求的發展變化,中國信保積極推進產品服務創新,不斷創新完善保險產品,改進保險服務,目前創新擁有了基于43種產品、26種承保模式組成的項目險、貿易險等業務板塊,以及包括資信評估、應收賬款管理在內的完整的信用風險管理服務體系,建立了與客戶無縫對接的“信保通”客戶服務系統。中國信保已經具備了為中國進出口貿易、海外投資、國內貿易等經濟活動提供完整的信用風險保障的專業能力。
十年間,中國信保的專業品牌形象逐漸深入人心,影響力不斷加強。隨著出口信用保險政策性職能的有效發揮,政府及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和重視出口信用保險的重要作用。2009年“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提出“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當年5月,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產生的嚴重影響,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確定了六項政策,其中第一項就是完善出口信用保險政策。2010年,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介紹2010年重點工作時指出:要“穩定發展對外貿易。今年的主要著力點是拓市場、調結構、促平衡。堅持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和以質取勝戰略,落實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險等各項政策措施。”2011年,溫家寶總理分別在第110屆廣交會、天津濱海新區調研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到:“國家將加大對外貿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改善對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健全出口信用風險保障機制,確保出口企業收匯安全”、“要保持外貿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用好出口信用保險、出口退稅、出口信貸等行之有效的政策,努力促進對外貿易平穩增長和基本平衡”;“要促進對外貿易穩定發展,保持外貿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發揮好信用保險、出口退稅、出口信貸等政策的作用,努力促進對外貿易平穩增長和基本平衡。”
十年間,中國信保實現了超常規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達到了新的高度。2002年至2011年(1~11月)間,中國信保承保金額從27.5億美元增長到2275.3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70.5%(2002年至2010年),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同期GDP和出口貿易的年均增長率,承保業務覆蓋全球217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國出口的滲透率從2002年的0.8%提高到2011年(1~11月)的11.2%,超過國際平均水平,承保業務覆蓋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在國家出口信用保險政策的有力推動下,2009年至2011年11月,中國信保共實現承保金額5405.7億美元,是該公司成立前七年(2002~2008)累計承保金額的3.1倍。2010年,中國信保出口信用保險總承保金額、海外投資保險承保金額,以及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金額,在全球所有官方出口信用機構(ECA)的排名均已躍升至第一位。
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是中國改革開放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中國借鑒國際經驗,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措施,對于促進和支持中國對外貿易和投資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發展對外關系,開展國際經濟貿易合作的重要工具。中國加入WTO10年間,通過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這個杠桿,把國家的金融資源、信用資源與企業的制造能力、銷售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中國外經貿新的競爭力,企業出口實現了由簡單保守的“低檔產品現金交易”逐步向國際通行的“高檔產品信用交易”的過渡,有力促進了中國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加快了中國由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的進程。
政策性作用發揮到位
以主動服務國家經濟外交戰略為己任,鼎力支持中國中長期出口項目
加入WTO,使中國企業從此進入大規模、大范圍參與全球化競爭的歷史新階段。隨著資本性貨物出口的步伐逐漸加快,比之一般產品輸出,資本輸出顯示出與國家的外交戰略關系的密切度、對金融支持的依存度更高,對風險保障措施的要求更嚴。針對這種情況,中國信保積極配合國家經濟外交政策,通過不斷增加承保國別,創新承保模式,積極拓展承保領域。十年間,中國信保積極支持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重點產業發展,承保了一批有重大影響的項目,項目呈現金額大、期限長、資本密集和政策性強的特點,在鞏固和發展中國與其他國家經濟外交關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2011年11月,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累計承保金額406.6億美元,年均增長36%(2002年至2010年)。其中,對電力、電信、鐵路、船舶等行業的承保比重分別達到45.6%、15.6%、7.2%、8.9%。在中國信保支持下,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已打入歐美主流運營商市場,年合同出口額位居世界前列。
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為穩定外貿形勢,國家出臺了“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保險專項資金安排”(簡稱“專項安排”)的措施。中國信保迅速響應,推出了一系列積極的承保政策。截至2011年11月,中國信保累計獲得國務院批準的“專項安排”項目118個,涉及合同金額376億美元;共完成承保方案200個,涵蓋49個出口國家,重點支持了一批中國成分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項目,帶動了國產設備、技術和標準出口,有效提升了“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在穩定外需、促進就業和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09年至2011年11月三年間,中國信保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共實現承保金額251.4億美元,是該公司成立后的前七年(2002~2008)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累計承保金額的1.6倍。
貫徹國家“走出去”戰略,海外投資保險顯身手
加入WTO后,中國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但在對外直接投資快速發展的同時,風險管理問題也日益突出,“走出去”企業面臨投資所在國可能發生的征收、匯兌限制、戰爭及政治暴亂、政府違約等政治風險。十年間,中國信保推出的海外投資保險逐漸發展成為中國企業應對跨國投資政治風險的有效手段,促進了中國資金、技術和產能的對外轉移,海外投資保險承保規模由2003年的1.1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136.6億美元,占同期非金融類對外投資存量近10%。10年來,累計承保金額超過449.4億美元,帶動銀行融資超過300億美元,向位于49個國家的100多個投資項目提供了保險服務,涵蓋油氣、礦產、電信、電力、交通、農林、基礎設施及各類制造業。所承保的各類項目先后獲得《貿易融資》(《Trade Finance》)、《國際項目融資》(《Project Finance International》)等國際權威刊物的十余個“年度交易”大獎,獲得了國際社會的積極評價和高度贊譽。海外投資保險已逐步發展成為中國“走出去”戰略金融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支持中國企業境外投資合作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政策引導作用顯著
十年間,中國信保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在防范風險、支持融資、促進出口、保障就業等方面效果顯著,為穩定和促進外需發揮了重要作用。2002年至2011年11月,中國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累計支持出口金額5582.3億美元,年平均增長75.1%(2002年至2010年),其中支持長賬期賒銷業務、出口到新興市場、遠期信用證等高風險業務4001.7億美元。其顯著效果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其一是,實施八大重點行業支持政策,促進了出口商品結構優化。
中國信保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確立了機電、汽車、船舶、高新技術、輕工、紡織、醫藥和農產品八大重點支持行業。僅2005年至2011年間,中國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支持重點行業出口規模就達到4324.7億美元,其中,支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年均增幅達到83.5%。
其二是,突出支持重點,提升“中國品牌”國際競爭力。
十年間,中國信保大力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企業出口,有力提升了“中國品牌”的國際影響力。一大批引領中國產業發展方向的行業龍頭企業,在中國信保的支持下,提高了國際化競爭能力,不僅在傳統市場地位日益穩固,也在以往難以進入的市場打開了局面。截至目前,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對汽車、船舶、紡織品、農產品、醫藥產品等行業龍頭企業的保險覆蓋率超過40%。
其三是,加大對新興市場的出口支持,促進市場結構優化。
在支持出口企業鞏固傳統市場優勢的同時,中國信保不斷加大對新興市場出口的支持力度,十年間,通過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中國信保累計支持對新興市場國家出口2510.1億美元,增強了出口企業開拓新興市場的信心,促進了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的實施。其中,部分重點新興市場業務取得了長足發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出口到東盟、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國累計承保金額分別達到351.0億美元、183.6億美元、107.8億美元和113.9億美元。
其四是,創新服務模式,積極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中國信保始終把中小企業作為重點服務群體,支持的中小企業約占該公司客戶總量的80%。在承保平臺建設、承保政策制定、信息服務、理賠追償、貿易融資等方面,采取傾向性的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先后創新推出中小企業綜合保險、義烏中國小商品城貿易信用保險等新產品,專門研發了“中小企業信用保險E計劃”網上投保平臺,使服務更加高效、便捷,國家出口信用保險政策惠及到了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
推動貿易融資快速發展
中國信保在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收匯風險保障功能的同時,大力開發融資功能。十年間,中國信保通過加強銀保合作,為企業提供包括風險管理、融資支持在內的一攬子解決方案。截至目前,中國信保已累計與147家銀行開展了業務合作,幫助企業獲得超過9500億元人民幣的融資。這些不僅創造性地為企業和銀行架起了一條貿易融資的新渠道,而且進一步增強了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接單能力,提振了出口企業信心。
為出口企業補償巨額經濟損失
十年間,世界經濟跌宕起伏,中國信保充分發揮信用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及時合規理賠,保障企業的持續經營發展,累計向企業支付賠款29.6億美元。
面對2004年爆發的禽流感疫情,中國信保專門推出了農產品特別保險,向危機中的企業及時支付賠款336.2萬美元。
面對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擴散的沖擊,中國信保實行積極的承保政策,幫助企業有效解決了“有單不敢接”、“有單無力接”的難題,并及時向企業支付賠款4.9億美元。
面對2011年中東北非政局動蕩,中國信保迅速啟動了應急處理機制,開辟理賠綠色通道,及時向29家在利比亞戰亂中受損的企業支付保險賠款4.9億元,有力保障了相關企業的正常經營。在危機關頭,中國信保屢屢用實際行動,樹立了敢于擔當、雪中送炭的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形象,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在維護中國企業海外權益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未來大有可為
中國加入WTO,賦予了中國企業有所為,且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中國企業積極作為,融入到全球一體化進程中。與此同時,全球經濟一體化也使中國企業與國際貿易投資中的政治風險和商業風險相距甚近。尤其是步入后金融危機時代以來,世界經濟復蘇正面臨結構性調整困局,歐美債務危機仍在擴散,全球金融系統仍然十分脆弱,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面臨貨幣升值壓力,資產市場和資本市場波動性加劇,全球通貨膨脹水平上升,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國際貿易、投資的信用風險仍然較高,出口信用保險和投資保險的市場需求將保持在較高水平。
中國信保總經理王毅表示:未來,中國信保將進一步強化政策性職能定位,通過為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合作提供保險等服務,全面支持對外經濟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就業與國際收支平衡。
一是堅定不移地加快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和海外投資保險業務發展。
中國信保將千方百計加快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和海外投資保險業務發展步伐,積極配合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以及國家外交、外貿和“走出去”戰略,不斷加強對國家重點發展行業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務國家經濟建設,鞏固中國與友好國家的外交和經貿關系。
二是保持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較快發展勢頭。
中國信保將進一步發揮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的政策性作用,全力支持機電、汽車、船舶、高新技術、紡織品、輕工產品、農產品、醫藥等八大重點行業,以及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大力促進中國外貿發展方式轉變,為外經貿轉型升級發揮更大作用。中國信保將積極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貫徹國家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創新承保模式,擴大對加工貿易和服務貿易的支持,促進貿易平衡發展;落實國家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進一步擴大客戶覆蓋面。
三是為廣大企業提供更加全面優質的信用風險管理服務。
中國信保將在加快業務發展的同時,配合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的戰略要求,繼續加快完善產品與服務體系,全面提升支持對外貿易、境外投資合作和國內貿易的能力。
王毅表示:“中國信保將以成立十周年為新的起點,努力建設成為定位明確、業務清晰、功能突出、償付能力充足、治理規范、內控嚴密、運營安全、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政策性保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