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報》:信保助力海工企業實現“中國夢”
發布時間:2013年05月31日 15:24
本報特約記者 李敬偉 5月22日,由中遠船務工程集團旗下南通中遠建造的402號鉆井平臺輔助船,順利交付世界知名深水石油鉆井承包商——挪威Seadrill公司。這是中遠船務工程集團在中國信保支持下交付的第八個海洋工程項目。
與此同時,在中國信保支持下,由南通中遠承建,標志著我國自主海工裝備制造重大突破、其產品設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單個價值超過5億美元的SAVEN系列超深海鉆井平臺正處于全面建設中。目前,中遠船務工程集團旗下各造船廠,在建和待建海洋工程項目多達24個,涉及合同金額43.9億美元。
眼下的中遠船務,儼然已成為中國海工裝備業的排頭兵之一。可誰能想到5年前的這家企業,主業還是修船,甚至尚未涉足普通船舶建造,更別提高端的海工裝備制造了。
見風險,挺身而出
中遠船務的經歷是我國船舶行業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回顧扶持海工工程發展往昔,中國信保遼寧分公司總經理劉燕翔很是感慨。據他介紹,2008年,剛剛蓬勃發展起來的中國造船業趕上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寒流。各國購買力下降導致船市運價狂跌,世界航運市場進入冰凍期。中國造船業面臨著接單難、交船難、融資難三個難題,傳統造船業受到強力沖擊。與此同時,在更為高端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領域也陷入低谷,一方面,發達國家海工裝備技術領先于我們,技術競爭優勢明顯;另一方面,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高油價支撐下的海工訂單,付款條件變得非常苛刻,有的船東將預付款由30%減為10%,造船過程中傳統的按節點付款模式也變成了完工付款。這讓海工訂單成了燙手的山芋,國內很多船廠駐足徘徊,不敢輕易接單。
中國信保審時度勢,迅速制定了專門針對海工裝備產業的承保政策,主動支持國家船舶工業調整振興。僅是2012年,中國信保對全國海工行業的承保金額即達到35.8億美元,同比增長165.5%。
中國信保遼寧分公司總經理助理陶毅介紹說:“金融危機過后,國際船東投機性增大,棄船風險增大,付款條件苛刻,國內船廠面臨建設期內成本無法收回、造船款不能按期結算,以及最終船東無力付款棄船的風險。但作為國家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機構,恰需要我們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為船廠在建設期內的成本投入提供有效的風險保障和融資安排”。
為海工企業成長護航
從零到一的突破是最艱難的。2009年,中遠船務瞄準了挪威SEVAN公司的SEVAN1號半潛式鉆井平臺的外殼分包合同作為轉型突破口。雖然這只是個分包合同,卻是個起步,意義重大。面對船東提出的苛刻付款條件,中遠船務做出重大決定,與中國信保聯手,由中國信保遼寧分公司為SEVAN1號提供8000萬美元延期付款的保險支持。正是這份及時的保險合同,幫助中遠船務保住了自己的第一張海工訂單。而SEVAN公司也因為信用保險的支持,盤活了資金,又隨后接連向中遠船務下了SEVAN2號、3號、4號半潛式鉆井平臺3張訂單。
與中國信保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中遠船務,開始在國際海工市場上大展拳腳。2010年3月,向中遠船務訂船的某國外船東申請破產,涉及出險金額2500多萬美元。經過多方努力,當年6月將賬款全部收回,這更加堅定了中遠船務發展的信心。2009年以來,中國信保遼寧分公司對中遠船務海工裝備出口的承保金額超過30億美元。從2009年到2013年,僅4年時間,中遠船務在中國信保的支持下逆勢發展,完成了從修船到建造高端海工裝備的華麗轉身。現在,中遠船務接到的價值超過5億美元的“大連開拓者號”深海鉆井船正在其大連船塢建設,這是在中國建造的首個“交鑰匙”工程的鉆井船項目,其技術含量超過目前世界上任何已有的超深水鉆井船,是我國自主海工裝備制造的重大突破。
同樣依靠信用保險支持挺進國際海工市場的還有闖蕩海工市場僅僅幾年的大船重工集團海工工程公司。這家曾經鑄就多個共和國造船第一及軍工企業重任的大型國企,對進軍國際海工市場志在必得。大船海工公司總經理殷學林告訴記者:“建一艘海工裝備船需要1-3年的時間。在造船期間,如果船東延期付款或棄船,我們就會得到中國信保的賠付。而且憑借中國信保的保單,我們還可以獲得銀行融資,建一艘海工平臺的成本大約是2億美元,如若沒有中國信保提供融資支持,所需資金就得由我們完全自籌”。據殷學林介紹,目前,大船海工的世界級明星產品JU2000E型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達17座,已交付6座,今年還將陸續交付4座。
向“海工強國”夢想挺進
海洋工程是為海洋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支持的戰略性產業,是國家海洋開發與藍海戰略的重點。目前在我國造船基地大連地區,大船重工、大船海工等主要造船企業均與中國信保簽訂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實現了對造船業務的全面統保。在中國信保的支持下,幾大船廠迅速搶占世界海工市場,正引領我國向“海工強國”的夢想挺進。
陶毅表示,目前,發展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提出,到2015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20%;到2020年年銷售收入達到4000億元以上,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35%以上。《規劃》還提出,重點打造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三個產業集聚區,重點培育5到6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總承包商。
記者發現,南海上石油油氣鉆井平臺林立,可屬于中國自主的海上石油鉆井平臺卻為數不多,難道是中國的海工工程裝備制造技術、制造速度不及他人嗎?中遠船務工程集團總經理王宇航很是動情地表示:“有國家、中國信保支持,中國海工工程企業有能力為國家開發南海、進軍遠海海洋油氣資源戰略提供所需的一切裝備,中國信保助力中國海工實現中國夢的那一天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