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報:中國信保的四海農情
發布時間:2014年03月20日 18:46
3月19日,《國際商報》在顯要位置以《中國信保的四海農情》為題,大篇幅報道了中國信保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有力支持我國農產品出口和農業走出去,充分肯定了公司發揮的政策性作用。以下是詳細內容:
中國信保的四海農情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出口不斷增長,走出國門開展農業投資項目的企業不斷增多。作為國家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機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一直將農產品出口和農業“走出去”作為承保支持重點。2013年,中國信保對農產品出口的承保規模達到116.5億美元,同比增長24%;對農產品一般貿易出口的滲透率達到17.3%;向農產品出口企業支付賠款4150余萬美元;累計承保海外種植園、農業經濟合作區等農業海外投資項目20余個,累計承保金額近30億美元。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加快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糧棉油等大型企業;支持到境外特別是與周邊國家開展互利共贏的農業生產和進出口合作;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創新為農產品國際貿易和農業“走出去”服務的金融品種和方式。
對此,中國信保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針對不同企業群體的風險管理需求,加大對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和農業“走出去”的服務力度,以更加有效的支持措施履行政策性職責,落實好中央一號文件的各項要求。
助行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山東省某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從2010年開始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在中國信保的幫助下設立了合同審查和風險控制專崗,根據中國信保批復的信用期限及時催收應收賬款,逐步搭建了完整的企業信用風險管理體系。投保3年來,該企業利用中國信保的資信調查與評估服務,篩選優質客戶,成功開拓了俄羅斯和中東市場;賒銷結算業務占其出口額的比重從投保初期的10%上升至2013年的60%;在政策性信用保險的支持下,壞賬率和出險案件數量得到有效控制;大蒜等農副產品出口量連年穩居當地第一。
2014年,中國信保作為政策性金融機構,將積極服務國家農業產業化戰略,對深加工農產品出口企業、培育農產品出口品牌的企業以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授信額度和賠付比例上給予更多支持;通過提供買方資信調查和國別風險分析等信息服務,支持企業在穩定歐美市場的前提下,進一步挖掘亞洲市場,開拓東歐、非洲和拉美市場;利用綜合保險產品,幫助出口企業獲得銀行信貸支持;扶植此類有潛力的農產品出口企業“做大做強”,推動實現“由外帶內”“以工哺農”的目標,加快我國農業產業升級的進程。
扶中小微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今年1月,中國信保共向遼寧、上海等7省市的十余家農產品出口企業支付賠款95萬美元。其中,單筆最高賠償金額為42.5萬美元,金額最小的一筆賠款只有4000余美元。這組數據基本折射了當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現狀:行業上游以小農戶生產模式為主,中下游以三資企業和私營企業為主體,經營規模普遍偏小,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弱。
針對多數農產品出口企業規模小、融資難、利潤薄的特點,中國信保積極鼓勵企業采用付款交單、賒銷等信用結算方式,進一步加大對30天~180天長賬期出口的信用銷售支持力度;加強與銀行的合作,積極利用中小企業保險、小微企業信保易等產品幫助中小微型出口企業獲得無需抵押質押的低息銀行貸款;從國別、行業、買家等多個維度加強風險監控,為出口企業做好風險預警、買家資信調查服務;多策并舉,幫助企業做大規模,擺脫“本小利薄”的窘境,從而投入資金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
為境外農業投資保駕護航
境外農業項目的投資金額普遍較大,資金回收周期長,季節性和周期性明顯,易受投資所在國政局動蕩、市場波動以及自然環境影響。目前,中國信保承保的農業“走出去”項目,主要涉及油棕櫚種植、橡膠種植、棉花種植、農業經濟合作區建設等行業,涉及印尼、泰國、老撾、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巴西等發展中國家;投資主體以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為主。
中國信保天津分公司先后為多家天津企業的印尼棕櫚種植園開發項目提供海外投資保險支持,幫助企業實現收購印度尼西亞5.92萬公頃的棕櫚種植園,支持海外投資總金額約4.23億美元,當前保險金額約3.63億美元,幫助企業實現融資約2.35億美元。
2014年,中國信保將進一步加大海外投資保險對農業“走出去”項目的支持力度,鼓勵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走出去”,開展養殖場、種植園、農業經濟合作園區等境外投資活動;進一步完善創新保險產品,滿足企業多樣化投資與合作的風險控制需求;加強在海外投資保險項下與銀行的合作,更好地滿足企業投融資需求;通過承保征收、匯兌限制、戰爭及暴亂等政治風險保障控制降低違約風險,為跨境農業投資活動提供風險保障和融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