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 支持外貿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 —— 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羅熹總
發布時間:2015年07月31日 11:39
我國已成為當今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但仍存在外貿結構不合理、質量和效益不高等問題。近年來,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在穩定外貿增長、推動轉型升級發展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已成為落實我國外經貿戰略的重要金融工具之一。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下稱“中國信保”)如何進一步發揮政策性職能,更好地促進我國外貿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為此記者專訪了中國信保總經理羅熹。
支撐外貿穩定增長
問:出口作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保持外貿穩定增長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國家也多次出臺政策支持外貿穩定增長。中國信保作為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機構,在保障我國外貿穩定增長方面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羅熹:外貿是我國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去年以來,國務院連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增長的政策措施,不僅為外貿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指明了方向,也對中國信保發揮政策性職能,支持外貿穩定增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今年7月1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明確提出“擴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新興市場開拓的支持。”
出口信用保險是國際通行的貿易促進手段,可以為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提供收匯風險保障和融資支持,具有政府投入小、撬動作用大、政策效應明顯等獨特優勢,得到各級政府和出口企業的高度認可。中國信保是我國唯一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機構,近年來,出口信用保險對我國出口和“走出去”的支持力度顯著增強,已經成為國家防風險、穩增長、保就業的重要政策工具。
2014年,中國信保承保金額達到4455.8億美元,直接和間接拉動我國出口5500億美元,約占我國出口總額的24%;促進和保障了1400多萬個就業崗位。中國信保承保規模自2010年連續位居全球官方出口信用機構首位。
這些數字都充分體現了中國信保在拉動出口、投資、就業和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說,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在穩定外貿發展、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出口信用保險已成為我國推動出口貿易、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措施。
2015年,中國信保將公司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下稱“短期險”)年度承保計劃目標由年初確定的3500億美元提高至 3600 億美元,出臺針對性配套措施,實施針對性、差異化的承保措施,突出對新興市場和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的支持;積極支持區域經濟和地方經濟發展;按照“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及其實施分工安排,積極支持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全力推進項目落實,力爭全年中長期險承保規模達到260億美元。上半年,短期險和海外投資保險保額均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有效履行了政策性職能。
有效促進外貿轉型升級
問:國務院高度重視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并強調發揮出口信用保險等金融工具的作用。這是否意味著中國信保在促進我國外貿轉型升級、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請您結合中國信保的職能定位談談認識?
羅熹:黨中央、國務院統籌考慮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提出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促進我國外貿轉型升級,這對于提升我國外貿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促進外貿穩定發展,推動我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為中國信保更好地發揮政策性職能指明了方向。
中國信保作為我國唯一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機構,將在落實國家促進外貿轉型升級、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部署方面發揮有效作用。一是承擔服務國家戰略的神圣職責;二是充分發揮政策導向作用;三是幫助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四是為我國外貿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提供風險保障。
積極促進外貿結構調整
問:國家針對“大力推動外貿結構調整”,從國際市場結構、國內區域協調發展、外貿經營主體協調發展、外貿商品結構調整、發展服務貿易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中國信保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落實國家“外貿結構調整”政策?成效如何?
羅熹:作為政策性保險機構,中國信保自成立以來,在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同時,一直高度重視、積極貫徹落實國家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相關政策措施,更好發揮出口信用保險政策性作用。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信保將促進外貿轉型升級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通過實施針對性、差異化的承保措施,在鞏固對傳統出口行業及企業支持的同時,著力強化對新興市場、重點行業、小微企業和服務貿易等領域的支持,積極促進外貿結構調整。
在優化國際市場布局方面,中國信保在支持企業鞏固傳統出口市場優勢的同時,加大力度支持自主品牌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新興市場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但由于其政治經濟形勢不夠穩定,法律環境不夠透明,企業面臨的風險非常大,出口企業常常陷入“有單不敢接”的困境。同時,由于新興市場的高風險特征,國際出口信用保險機構對新興市場的承保也十分謹慎,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信保積極探索多種途徑,加強對新興市場買家的資信調查和風險評估,不斷豐富追收欠款的渠道和手段,穩步提高對中國企業出口新興市場的支持力度。2009年至2014年,中國信保短期險項下支持新興市場出口的規模從143.3億美元提高到1225.7億美元,年均增幅43%。2014年,中國信保短期險項下新興市場保額占比達到35.5%,高于當年新興市場出口比重3.6個百分點。
在推動外貿商品結構調整方面,中國信保在繼續支持輕工、紡織等傳統優勢行業出口的基礎上,加大力度支持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節能環保、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出口。2009年至2014年,中國信保短期險項下累計支持機電、高新技術、汽車、船舶、輕工、紡織、醫藥和農產品等重點行業出口金額達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44.8%,占同期短期險總承保規模的78.5%。
在促進外貿經營主體協調發展方面,一是緊密圍繞大型出口企業、行業龍頭企業的經營發展戰略,創新承保模式、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提升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二是加大力度服務支持小微企業。2012年,中國信保面向小微出口企業推出了費用低廉、投保便捷的專屬產品“小微企業信保易”。2014年,短期險服務支持小微出口企業超過3.4萬家,同比增長24.1%,占全國小微出口企業的比重達到16.3%,向小微企業支付賠款1.3億美元,支持其獲得銀行融資250億元。2014年全年中國信保服務支持的小微企業客戶共實現出口766.3億美元,同比增長12.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2個百分點。這些小微企業主要集中在紡織、機電、輕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涉及就業崗位200多萬個。
在探索支持服務貿易方面,中國信保積極響應國務院加大對服務貿易支持力度的要求,研發專門的服務貿易批單,積極探索對物流運輸、軟件開發、修船、文化產業、ATA單證冊及海外租賃等服務貿易的承保,2014年全年向服務貿易企業支付賠款超過600萬美元,有力支持了相關企業的穩健發展。
促進外貿新型業態發展
問:我國政府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貿易方式”,并明確要求“大力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促進市場采購貿易發展、培育一批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新型業態正不斷涌現。請問,中國信保如何適應新的發展趨勢,促進新型業態的發展?
羅熹: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跨境電子商務、“海外倉”、市場采購等新型貿易方式不斷涌現,對我國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圍繞國際市場上出現的新業態、新型貿易方式,中國信保高度重視加強與出口企業的深度溝通,共同研究探索通過創新出口信用保險產品與服務,為新業態、新型貿易方式保駕護航。截至目前,中國信保已經研發并投入應用了23項特殊承保模式,較好地滿足了出口企業的多樣化需求。
針對不斷涌現的新型業態,中國信保積極探索,銳意創新。一是積極介入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相關工作。中國信保浙江分公司已經加入綜合試驗區工作小組,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工作,為綜試區內企業提供風險預警、海外資信和在線保險等服務,共同探索建立與跨境電商綜試區要求相適應的體制機制。二是在做好風險控制基礎上,加強對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支持力度,扶持更多小微企業做大做強。2014年,中國信保提出了加強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的專項措施,通過與 70多家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開展合作,支持小微出口企業超過 2000 家。
下一步,中國信保將按照國家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指導意見的要求,發揮專業特長,大膽開拓創新,研究推出更加符合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等業態的新業務模式和產品,重點支持管理好、服務好、信譽好、技術力量強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
有力支持中國裝備“走出去”
問:國家提出“推動出口由貨物為主向貨物、服務、技術、資本輸出相結合轉變”,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加快推動中國裝備“走出去”,并明確要求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帶動優勢產能“走出去”。請您結合中國信保的政策性職能,談談中國信保在促進中國裝備“走出去”方面發揮著哪些獨特作用?
羅熹:國務院《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險,強化服務保障和風險防控,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支持和服務”。
裝備制造是技術和資金密集型行業,進入門檻高,市場競爭以行業巨頭之間的競爭為主。由于投資大、回收期長,裝備制造行業的競爭不僅表現在品牌、技術、質量、價格和服務上,付款條件和融資安排也是談判的重要籌碼。隨著中國制造業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國裝備制造企業進入了“走出去”挑戰國際行業巨頭的時代。出口信用保險作為政策性工具,在為裝備制造企業促進融資、提升國際競爭力、保障安全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是積極落實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保險專項安排,對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應保盡保。2009年至2014年,中國信保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項下累計支持大型成套設備出口合同金額超過700億美元。僅2014年,我們就支持了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阿根廷三條鐵路建設,每一條的承保金額都超過30億美元。二是針對信用期限在兩年以下、業主以自有資金還款的成套設備出口項目,充分發揮中國信保出口特險產品靈活、高效的承保優勢,在提供風險保障的同時發揮融資促進功能,通過企業、信保與銀行三方的賠款或應收賬款轉讓融資安排,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為企業承接更多海外訂單拓寬了空間。2009年至2014年中國信保出口特險項下支持電信等成套設備出口規模達到185億美元。
從中國信保承保的情況來看,目前大型成套設備出口還存在企業“走出去”的經驗相對不足;重點項目競爭比較激烈;一些國家局勢動蕩,國別風險較大等問題。中國信保將結合自身職能落實好相關政策要求:
一是圍繞國家戰略提升服務能力。加大“一帶一路”、“中巴、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非洲“三網一化”、鐵路“走出去”等國家戰略和規劃的落實力度,推進重點規劃項目的跟蹤、落實。加大信用保險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非洲和南美國家的支持力度,為我國企業向這些國家出口大型成套設備、開展對外承包工程提供風險保障和融資支持。二是建立重大項目推動機制。建立項目儲備庫,滾動更新項目信息。加強對戰略項目、重大項目的推動指導,建立分工協作、高效運轉的內部工作機制。積極推動中巴經濟走廊能源合作項目,密切跟蹤中哈產能和投資合作項目。三是深入推進國別、行業整體開發,重點開發與國家外交、外經貿戰略緊密相關的國家和行業。四是繼續構建、推進與商會、企業、金融機構的全方位立體化服務體系。不斷拓展、深化與國開行、進出口銀行等主要融資銀行的合作關系,積極探索與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新設融資機構的合作,建立項目對接機制,擴大項目來源,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立體化服務。
助力企業抵御海外風險
問:風險保障是出口信用保險最基本的職能之一,在新形勢下,中國信保通過哪些專業的風險保障方法和技術創新手段,助力我國企業抵御海外風險、穩健經營?
羅熹:當前,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度調整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新的風險還在集聚。我們要防范中國經濟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面臨的各類風險,同時,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規模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是風險點也在增多。
在此形勢下,作為政策性金融機構,中國信保將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對企業進行涵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全方位的風險管理服務,為我國企業防范海外風險提供及時有效保障。
一是建立強大資信網絡,全面監控風險并及時發布預警信息。近年來,中國信保持續加大投入建設信息庫和數據庫,目前已經擁有由110家資信渠道組成的全球信息采集網絡,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含70余萬家海外買方、3萬余家全球重點銀行以及600多萬家中國企業的各類信用與風險信息。中國信保還成立了國內首家專門從事國家風險研究的智庫型機構——國別風險研究中心,對相關國家進行長期跟蹤與監控,及時發布相關研究成果和預警信息,對重大風險異動及時研判和應對。2014年中國信保累計向客戶發布各類風險信息215期,其中國別風險預警信息144期,重點國別跟蹤報告49期,海外研究動態22期。
二是提供專業的買方和項目風險評估,為出口企業防范風險提供有力支持。在整合各類信用風險信息的基礎上,中國信保發揮專業技術優勢,對國外買方及項目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幫助企業在獲得中國信保風險保障的前提下,更加積極地拓展國際市場。經過十多年的運營發展,中國信保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風險識別和評估經驗,并擁有一支國內最為強大的專業人才隊伍,年批復買方信用額度超過1600億美元。近年來,通過適時調整風險異動買家的信用限額,中國信保引導眾多出口企業成功規避了大量收匯損失,有力保障了企業的穩健經營。
三是高效理賠,為投保企業穩健經營保駕護航。中國信保持續優化理賠流程,推進理賠勘查標準化,建立常規案件統一、高效、優質的追償服務標準體系;對AA級以上優質客戶全面推行“理賠綠色通道”;研究開發短期險小額案件 “網上報損索賠”操作系統,為小微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理賠服務。2009年至2014年,中國信保短期險項下累計賠付案件約16000宗,向近6000家企業和銀行支付賠款近34億美元,有力保障了相關企業的經營穩定。
四是利用全球追償網絡,有效震懾不良買方。一旦投保企業發生風險,中國信保會積極介入賠前減損,充分發揮在渠道等方面的專業優勢,通過談判、施壓等多種手段迫使買家履行合約,最大程度維護企業利益。浙江某知名摩托車企業向委內瑞拉買方出運300多票貨物,貨值超過1億美金。受委國外匯管制影響,買方收貨后拖欠貨款。經中國信保介入調查,通過不懈追討和多方施壓,買方償還欠款2000萬美元,后續中國信保向企業支付賠款3150萬美元。運用在調查減損方面的專業優勢,中國信保協助企業積極減損和及時賠付,極大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為其開拓新興市場保駕護航。另一方面,中國信保會在賠付后繼續追討欠款,進一步幫助企業減少損失。我們憑借遍布全球的追償網絡,在賠付后保持對違約買家的高壓態勢,可以有力震懾海外不良買方,維護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2009年至2014年,中國信保短期險累計協助企業實現賠前減損8億美元,賠后追償金額7.1億美元,最大程度降低和補償企業損失,確保企業經營穩定。
護航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
問:看來,中國信保在支持外貿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方面確實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那么,在當前我國外貿面臨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的雙重壓力下,中國信保還會采取哪些進一步的更具針對性的措施,來護航我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呢?
羅熹:當前,我國已是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但受全球經濟復蘇低迷、供需格局變化的拖累,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進一步增大,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外貿出口的作用更加突出。同時外貿結構不合理、質量和效果不高等問題仍然存在。當前外貿工作的主要要求是要堅持穩中求進,“穩”,就是要克服不利環境的影響,及時遏制外貿下滑的勢頭,確保外貿增長不失速、國際市場份額不下降,繼續發揮好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進”就是鞏固傳統競爭優勢,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進一步提升質量和效益。
中國信保準確把握形勢,深入貫徹國家相關部署,按照“發揮政策性職能,主動服務外貿,提升服務效率,有效把握風險”的總體要求,不斷擴大政策受益面,保持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逐步增長,充分發揮對外貿發展的促進和保障作用;同時順應轉方式、調結構的要求,進一步發揮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作用。
一是全力落實“一帶一路”戰略,大力發展項目類業務。加快對外貿易與對外投資的有效互動,積極支持對外工程承包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產能合作,帶動相關產品進出口,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二是積極服務中國裝備“走出去”,支持重點行業和新興市場出口。加大力度支持電力、軌道交通、通信設備、船舶、工程機械和航空航天等裝備制造業和大型成套設備出口。三是大力支持自主品牌龍頭企業,創新服務國際營銷網絡建設。積極推動我國出口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品牌”的轉型升級,重點支持擁有自主品牌的行業龍頭企業和根植性強的產業集群。四是著力推動服務貿易出口,加大支持新型貿易方式。積極探索出口信用保險與服務貿易、跨境電子商務、海外倉等新型貿易方式的結合路徑,延伸服務觸角,增強服務能力。五是積極落實普惠金融政策,進一步擴大小微企業覆蓋面。配合優化貿易主體政策目標,在突出支持外貿優勢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積極扶持和培育小微出口企業。
中國信保將認真落實國家關于外貿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的相關政策部署,進一步加大業務結構調整力度,突出政策性導向,著力提質增效,促進企業出口從傳統的生產成本優勢向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等新優勢轉化,在保持我國外貿穩定增長的同時,實現從“大進大出”到“優進優出”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