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政策性信用保險護航外貿新業態發展
發布時間:2016年04月13日 16:15
2016年4月9日,《金融時報》頭版以《政策性信用保險護航外貿新業態發展》為題,大篇幅報道中國信保支持我國外貿新業態發展。《經濟日報》、《國際商報》、《中國保險報》也以《中國信保的“互聯網+”情緣》等為題進行了相關報道。新浪網、搜狐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等近五十家媒體網站進行轉載。以下是《金融時報》詳細報道:
政策性信保護航外貿新業態發展
(本報記者 劉小微) 伴隨我國“互聯網+”的興起,以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海外倉等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快速發展。在貿易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的同時,有效防范和化解新業態下的信用交易風險是交易各方都無法回避的環節。
在新業態下遭遇買方欺詐、拒收貨物、拖欠貨款的風險怎么辦?不了解海外買方資信、融資困難誰來幫忙?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為交易方找到了答案。數據顯示,為支持我國外貿新業態發展,截至今年2月,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已累計承保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等外貿新業態業務超過226億美元,累計支付賠款達8050萬美元。
化解“有單不敢接”難題
外貿新業態具有交易范圍廣、信息交流快的特點,因此對交易風險控制要求高,對信用風險保障需求也更加多樣化。
以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聚集的眾多中小外貿企業為例,這些企業因其自身面對的市場環境以及對風險的把控能力各不相同,對信用保險的需求點也不盡相同,因此傳統上對一個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設計一份承保方案的做法已無法滿足其保險需求。對此,中國信保在同一保單項下創新設立不同的子保單,對平臺上不同的企業給予不同的承保方案,方便不同需求的企業靈活選擇。
同時,中國信保還根據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企業通過“統一窗口”進行報關、結匯、退稅形成的大數據平臺,探索創新“互聯網+信保”模式,通過線上數據交互機制,研發形成線上簽署保單、線上投保、線上繳費、線上資信調查的新型服務模式,對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外貿新業態發展進行了有益嘗試。
據悉,通過選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福建省的一家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使得其平臺出口業務的信用風險得到了全覆蓋,共有累計超過10億美元的出口訂單得到了信用保險保障,有力保障了平臺上外貿企業的出口安全,打消了平臺企業“有單不敢接”的顧慮,企業的出口量逐年穩步增長。
解決“有單無力接”尷尬
外貿新業態下的中小外貿企業眾多,而融資難、融資貴則是中小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我國南方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上的一家企業有著自營年出口額近千萬美元的業績,幾年前通過法人擔保加上應收賬款質押,在銀行獲取授信,以解決其訂單采購資金不足的問題。而這兩年隨著國內信貸環境的變化,小型外貿企業因其輕資產的特點,無法繼續在銀行獲得授信支持,使得企業沒有資金獲取海外訂單,而為其做代理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也出于風險的考量不敢輕易為其代墊資金,使其出口量急劇下滑。在進退兩難的時候,該企業找到了中國信保,將訂單通過信用保險投保,用保單獲得了銀行的信貸支持,解決了“有單無力接”的問題。
記者發現,大多數跨境電商和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上的企業因為資產輕、規模小,在上游貨物采購、國際物流等環節常常面臨資金緊張的問題,對融資的需求很大,而貿易融資又往往是企業最重要的融資方式之一。
針對企業貿易融資的需求,中國信保提供了基于信用保險單項下的貿易融資,使企業資金需求迎刃而解。一方面這種融資方式讓企業獲得了急需的資金;另一方面中國信保提供的資信評估、風險預警等服務也使企業在與國外買家的交易中更加安心。
提供資信服務
其實,在外貿新業態下,買家信息、交易方資信狀況難以調查等情況也給交易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外貿企業亟待專業化的資信服務。
據中國信保介紹,該公司目前擁有海內外信息渠道122個、各類專業行業數據庫30多個,已形成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行業和國別資信網絡,掌握著全球主要國別和行業的最新風險動態,可以使企業及時掌握國外客戶的最新資信狀況,在篩選國外優質客戶的同時也讓企業有了針對性的交易策略,可降低風險且提高交易成功率。
融易通作為杭州外貿新業態的代表,在與中國信保合作之后,其平臺的交易流程得到了梳理和優化,中國信保還提供了國外合作買方的詳細情況,包括買方的物流、資金、歷史交易等方面的信息,并監測買方的回款狀況,通過事前、事中、事后的風險監控,幫助融易通平臺規避了信用風險,在2015年全年支持其出口額達2.5億美元,保單項下沒有出現一起買方違約案件。
據了解,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對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海外倉等新業態的覆蓋面正不斷擴大。中國信保在杭州參與了全國第一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與天津市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合作,共同攜手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出口;與河南物流保稅中心合作,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模式;在深圳與阿里巴巴“一達通”合作,為平臺的上萬家外貿企業提供政策性信用保險保障服務等。
中國信保還表示,針對外貿新業態,該公司正在積極摸索新的金融服務方式,從產品設計、承保模式、風險預警、資信服務等多個方面進行金融創新,以更好地契合外貿新業態的風險保障需求。
報道鏈接: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bx/ft_102/201604/t20160408_9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