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中國信保落實精準扶貧 創新對口扶貧模式
發布時間:2017年01月25日 09:48
地處大別山北麓、淮河南岸的霍邱縣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也是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定點幫扶的國家扶貧工作開發重點縣。自2012年雙方建立結對幫扶關系以來,中國信保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決策部署,將精準扶貧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因貧施策,精準發力,扶貧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16年,在公司各級領導多次深入霍邱實地調研的基礎上,中國信保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在教育扶貧上出硬招,在產業扶貧上出實招,在駐村扶貧上出新招,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精準扶貧之路。
中國信保王毅董事長深入霍邱縣扶貧調研并慰問貧困戶
產業扶貧打開“致富門”
產業扶貧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重要扶貧舉措之一,也是幫助貧困地區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的必經之路。作為一家服務我國開放型經濟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中國信保將產業扶貧的眼光放在了更廣闊的范圍。
2016年3月,中國信保董事長王毅遠赴霍邱縣調研扶貧開發工作時,了解到該縣在農副產品加工和柳編制品等方面具有扎實的產業基礎和良好的發展前景。他提出,中國信保將積極利用自身優勢,積極開展產業扶貧,在提供產業扶貧資金基礎上,也在市場開拓、融資服務和風險保障等多方面提供幫扶支持。根據上述調研意見,中國信保派駐霍邱掛職的負責同志牽頭縣商務局、縣扶貧辦等十余個政府部門,對產業扶貧思路和條件進行了調查研究,并先后7次與安徽省內多家農業龍頭企業進行了座談和實地考察。在中國信保的帶動支持和各方共同努力下,2016年11月,霍邱縣利用中國信保產業扶持資金500萬元,與安糧實業公司合資成立了霍邱安糧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后,主要從事農業種植、農副產品深加工和進出口貿易,帶動貧困村發展經濟,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為幫助貧困家庭擺脫貧困,中國信保結合霍邱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自身在信用風險保障、貿易融資等方面的優勢,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謀劃具體項目,確保貧困戶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為下一步實現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信保資助成立的霍邱安糧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掛牌成立
智力扶貧誓拔“貧窮根”
“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期扶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在扶智過程中,中國信保結合霍邱教育發展現狀,不斷調整扶貧方向,切實做到“授人以漁”,將智力扶貧視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內容。
四年來,為支持霍邱智力扶貧,中國信保每年向霍邱縣撥付扶貧專項資金,設立“中國信保助學金”幫扶當地貧困學子。2014年起,中國信保進一步加大對霍邱縣的智力扶貧力度,每年支持該縣教育、科技培訓項目資金200萬元。不僅如此,中國信保還積極協調多方面資源加大對霍邱縣的智力扶貧工作。2016年,中國信保安徽分公司多次前往臨淮鄉莫店村為農家書屋捐助了電腦、打印機等設備,并向貧困學生捐贈學習用具;中國信保聯系安徽當地企業向臨淮鄉莫店小學捐助現金1萬元及價值1萬元的圖書等;中國信保第一營業部為莫店小學全校139名學生捐贈了新書包、筆袋等學習用具。中國信保還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組織開展外貿、農村電子商務、跨區電子商務等專題培訓,組織國稅、商務、海關專家和阿里巴巴專業講師赴霍邱授課。2016年全年,中國信保共組織3場專業授課,超過600人次參訓,為霍邱扶貧攻堅提供了智力支持。
駐村扶貧更顯“科學性”
談及中國信保的駐村扶貧工作,臨淮鄉莫店村東四村民組村民孫照林不由自主地夸贊道:“北京來的,就是不一樣!”2016年,中國信保高度重視駐村扶貧工作,各級干部職工多次深入貧困村調研指導工作,科學謀劃產業扶貧項目,協調解決相關問題。
2015年,中國信保選派了具有較高學歷的年輕干部到臨淮鄉莫店村擔任第一書記。任職后,駐村干部立即與當地村干部一起,在充分走訪調研的基礎上,重新核實貧困戶信息,從根本上保證了扶貧對象的精準性,為下一步扶貧工作攻堅克難找準了“靶子”。駐村干部深知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在精準扶貧中的關鍵作用,積極動員致富能人牽頭,以集體預留地入股,成立肉牛養殖合作社,利用產業發展實現整村致富。目前,一期50頭肉牛已入欄飼養,預計村集體經濟可以增加5萬元收入。
扶貧過程中,中國信保時刻以綠色扶貧理念為指導,堅持精準扶貧和生態建設并舉,選擇低碳、低污染、低消耗的發展方式。2016年,中國信保捐贈50萬元,為臨淮崗鄉莫店村建設了一座60千瓦光伏電站,電站建成后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6萬元的收入,帶領貧困群眾找到了一條科學、可持續的綠色脫貧之路。
中國信保幫扶霍邱縣莫店村建設的60KW光伏電站
扶貧過程中,中國信保時刻以綠色扶貧理念為指導,堅持精準扶貧和生態建設并舉,選擇低碳、低污染、低消耗的發展方式。2016年,中國信保捐贈50萬元,為臨淮崗鄉莫店村建設了一座60千瓦光伏電站,電站建成后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6萬元的收入,帶領貧困群眾找到了一條科學、可持續的綠色脫貧之路。
報道鏈接:http://news.xinhuanet.com/money/2017-01/25/c_1120379909.htm